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体制最大限度协调运行”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和服务理念,明晰职能、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优质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选拔方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构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学校集聚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建立“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了“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大学精神。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熏陶塑造。

社会服务一直是学校良好的传统延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明确了社会服务理念、战略布局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地方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新体系。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学校信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公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

湖科要闻

我校又获得一项“国字号”荣誉 中国民协授予湖北科技学院“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3.09   浏览次数:

又一文化领域的“国字”新坐标!咸宁获“中国古瑶文化之乡”称号

3月8日上午,中国民协为咸宁授予“中国古瑶文化之乡”国字牌匾,同时授予湖北科技学院为“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这是我校获得的又一国字号研究基地。

咸宁上古属“三苗之国”,元代以前为汉瑶杂居区,元末明初咸宁境内的瑶人逐渐向南迁徙,他们入湘黔、越两广,甚至飘洋过海成为跨国民族。

咸宁地处幕阜山区,辖区内通城、崇阳、赤壁、咸安等多个县市区有瑶文化遗存,如石屋、石窖、石井、石梯田、石墓、石梯田等垒石文化,最具典型的代表地方便是通城与崇阳、赤壁和岳阳交界的药姑山(龙窖山)。

2017年咸宁市成立了咸宁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中国古瑶文化之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我院定光平教授为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何岳球教授为普查专家。专家组对咸宁古瑶文化抢救、保护以及传承做了大量工作,深入通城、崇阳、赤壁等地开展实地考察的调查与研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古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协专家组一致认为,咸宁历史悠久,是古瑶文化发祥地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瑶文化形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