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体制最大限度协调运行”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和服务理念,明晰职能、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优质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选拔方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构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学校集聚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建立“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了“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大学精神。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熏陶塑造。

社会服务一直是学校良好的传统延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明确了社会服务理念、战略布局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地方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新体系。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学校信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公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

湖科要闻

湖北日报:拨开心扉照进一片阳光 咸宁多方联动关爱失独家庭

作者:张文龙 闵劲华 刘畅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7.09.11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文龙 通讯员闵劲华 刘畅)6日,咸宁失独老人贺明(化名)收到来自北京的一笔汇款。他以前的帮扶志愿者、湖北科技学院学生李萍上班后,第一个月发工资,她便将2000元寄给了患病的贺明。“我在咸宁也有一个家,您就是我的伯伯。”她在附言里写道。

  3年前,咸宁市卫计委、市计生协会和湖北科技学院共同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以8名心理老师和100多名学生为核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让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温情陪伴,让老人走出封闭世界

  “春节就要来了,给奶奶送啥礼物好呢?送东西她一定不会接受……送她一句诗吧——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用来形容奶奶再合适不过了。果然,奶奶欣然接受了礼物。”8日上午,在湖北科技学院“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志愿者团队为失独人员建立的档案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

  写这段话的是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李香,她说的奶奶是70多岁的失独老人刘敏(化名)。陪伴奶奶两年多,她写下了数万字档案材料。

  上世纪80年代,儿子不幸离世,让早已离异的刘敏深受打击,日益消沉,将自己封闭起来。2014年底,李香第一次登门,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她找来社区群干陪同,称自己是其侄女,正在做社会实践,才走进刘奶奶家中。多次走访熟悉后,李香才坦陈自己身份,这时刘奶奶已把她当家人看待了。

  去年,梅雨季节,李香和队友去看望奶奶,发现墙壁开裂,雨水渗了进来。回校后,李香立刻向咸宁市卫计委反映。工作人员多方筹资5万多元,帮刘奶奶修缮了住房。“房屋修好了,奶奶开心地笑了。”

  在李香等志愿者的常年陪伴、帮扶下,刘奶奶变得开朗了。一次组织大家集体登山。“原以为奶奶腿脚不方便不会来。没想到,她拄着拐杖来了。我们围着奶奶唱歌、跳舞,她可开心了。”

  李香和刘奶奶这样的故事,在“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志愿者团队中不胜枚举。

  多方联动,让爱心帮扶开花结果

  据调查,咸宁现有计生特殊家庭776人,其中失独家庭545人。

  2015年开始,咸宁市卫计委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动社会力量,为失独家庭提供志愿服务。“每个失独家庭,我们会派2-3名志愿者结对帮扶。”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李朝霞说,“每年,我们要为失独家庭举办两次集体活动,如踏青联谊、重阳节登山等,让他们和志愿者一起游玩,愉悦心情。”

  借助中国计生协会“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扶项目”落户咸宁的契机,该市卫计委、民政局、总工会、妇联等单位,联手开展“幸福计生、关爱关怀”志愿服务四项行动,通过亲情访问、健康相伴、文化娱乐、解困服务等,重点帮助失独家庭走出情感上的孤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保证帮扶效果,咸宁卫计委先后3次组织心理专家,对社区计生专干和“咸电之光”等社会公益团体的230多名骨干进行培训。此外,从2014年起,咸宁对伤残和失独家庭每人每月发放特别扶助金,并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基金,对计生特殊家庭给予一次性资助。

  特殊的关爱,让失独家庭渐渐回归社会。2015年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生协会、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先后到咸宁调研,对该市关爱计生特殊家庭给予高度评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