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势下,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密围绕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通过“抓学习、建制度、管阵地、强队伍、明责任”五大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该项工作,牢牢把握该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引领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抓学习,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湖北科技学院党委要求各单位、全体干部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校党委把传达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摆在最重要位置,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16年6月16日,在党委党委会第18次会议上,党委书记彭育园同志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精神;5月底副校长高焕清同志传达部署敏感时期相关工作;5月6日,党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集中传达了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学校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4月22日,党委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集中传达了全省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会精神。3月,学校常委会召开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会,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等责任人参加会议交流,重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彭育园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党委书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党委书记彭育园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身先士卒,重大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理,担负起政治职责,做到四个第一:第一发言人、第一旗手、第一笔杆、第一剑客。主持会议研究制定了《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了学校党委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实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制,担任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015年11月17日,在党建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题为《立德树人不辱使命 全面开创学校党建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2015年10月30日,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作了题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交流发言,并在《学习月刊》(2015年第8期下半月总第584期)发表《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二.建制度,完善意识形态领导体制机制
湖北科技学院积极建立健全“三个机制”——落实机制、考核机制、追究机制,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1.构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学校党委为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就意识形态的规章制度,开展全方位的“废改立”工作。近两年,学校重新出台了《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主体责任宣传部门主管责任的意见》《湖北科技学院形势报告会、哲学和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湖北科技学院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湖北科技学院宣传舆论阵地管理条例》《湖北科技学院新闻通讯员队伍管理条例》《湖北科技学院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办法》《湖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规范》等,并把有关规章制度汇编成《宣传工作手册》,党务工作者人手一册。

(校领导为大学生讲党课)
学校明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党委其他成员对其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各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和要求。学校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常委任副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院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由宣传部长(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体制,并规范了主要工作职责。为学校推动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细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目前,2016年学校领导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中,将“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单列一条,作为学校党委全年重点工作抓;党委书记的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中,将“履行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单列一条,作为党委书记全年主抓;其他党委常委及校领导均在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中有所体现。
1.建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机制。校党委坚持“六个纳入”,即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党委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渗透力。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3.完善严格的意识形态工作追究机制。在《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对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问题上,党委(党总支)书记没有站在第一线、没有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管辖范围内发生由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重大舆情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等13种追责问责的情形。对存在违规违纪及落实不力的事项的,将严格追究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校内二级单位各总支和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
三.管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守好主阵地、管好主渠道,绝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空间,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1.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学校按照第一学科、第一课堂的要求,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2016年,学校在原思政课部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直属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调派优秀干部充实该院领导力量;在每年核拨1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的基础上,再增拨30万元用于马院的硬、软件设施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同时,学校拨款10万元用于设立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题专项研究。

(传达习近平同志在新闻舆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中共咸宁市委书记李建明,省委宣讲团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书记、纪委书记成金华,咸宁市纪委书记程良胜,学校党委书记彭育园,校长吴基良等校领导纷纷走上讲台为师生做报告、讲思政课;在师生中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理论武装、实践育人、思想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典型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工程;持续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两访两创”“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寝室创建”等主题活动。

(彭育园同志与学子们畅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学校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五四表彰系列活动,开展了“绿色中国,低碳咸宁行”、“弘扬雷锋精神,我为社会献爱心”、“心手相连,温暖相连”等专题系列宣传活动;真正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引导团员青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文明创建”为主线开展专题宣讲会、第三届礼仪大赛、第十二届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以“志愿服务”为主线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背着老师就医群体荣获新华社“中国网事 感动2015”第一季度网络人物、“湖北好人群体”、“感动咸宁十大人物”等称号;临床医学院女生高凡不被命运击垮,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她的苦难、责任和梦想,映现出湖科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虔诚践行。
2.抓好课堂阵地。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把好“三关”,消除“杂音”。首先是教学内容关。以学院、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二是教学行为关。组建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队伍,实行分管校领导、中层干部听课制度,随时、随机检查、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对有不当行为者,启动批评教育、调课、停课程序,情节严重的实行考核和职务晋升“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三是教材使用关。积极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杜绝错误思想蔓延。

(校领导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宣讲意识形态的重要课堂。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学期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1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经常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2016年4月14日,党委书记彭育园同志到马院调研,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教学、科研汇报;4月28日,分管教学副校长白育庭同志走进思政课堂听课;4月29日,校长吴基良同志到马院调研听课;分管校领导高焕清多次走访马院,研究讨论建设发展情况,并于6月8日赴马院听课,等等。
3.完善网络阵地。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领域。为此,学校一是加强网络评论和舆情信息工作。目前,学校正在审核《关于深化学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建立一支由专业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学校将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关键时刻能“发声”“亮剑”的宣传队伍。学校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管委会等,制定和实施了系列管理条例和办法,积极探索重大政策、重要项目、关键节点和突发事件的舆情评估机制,注重“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做到了“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跟踪、事后有总结”,为校园稳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工作部(处)制定了《校园舆情及安全问题周报表》,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安全问题和实际问题(如毕业生离校)等,实行日报制,各学院应对措施及效果及时反馈上报。二是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学校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了网络信息员队伍,做到辅导员、班主任思想工作进班级QQ群、微信群,实现网上思想引导常态化。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倡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增强大学生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4.做好统战工作。学校分别在2014年3月、2016年4月出台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党委统战部专门做好学校领导班子联系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通过召开相关座谈会、交流谈心、登门拜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切实做好他们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同时,统战部每年都积极开展民主党派工作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研,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并获得全省统战理论政策创新成果奖。

(宣传部积极展开了理论研究并积极发声)
5.管控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讲座等。学校落实“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责任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审批把关,所属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2015年全校审批校内外专家讲座110次,批准教师外出学习246人次。2016年截止到5月30日,共审批10场;加强对《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发文审批,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
四.强队伍,全面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工作队伍,为扎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一是把政治素质、思想意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严把干部选拔政治关。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把思想政治要求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和重要内容。党委书记彭育园带头讲意识形态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门讲。学校对全校干部进行全覆盖的“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主题培训,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同时,学校加强宣传战线队伍建设,使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强起来,硬起来。党委宣传部部长由党委常委高焕清担任,切实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党员干部接受培训)
2.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指标,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学校每年评选、表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报告和讲座,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2015年,学校教师毛开新获湖北省“2015年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3.加强一线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发挥教育的主体功能。目前,学校有专兼职辅导员90人,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42人。学校坚持开展辅导员培训和职业能力大赛,召开辅导员工作沙龙,有效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出台《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对辅导员职称评审采取计划单列、条件单设的规定,鼓励一线辅导员安心本职工作、创造业绩。对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注重从专业教师中选聘班主任,将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心理干预延伸意识形态工作的抓手。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目前有专职教师5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共13名。这些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均有教育学、心理学或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经验丰富,能为我校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服务。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
4. 采取“包联”办法加强引导,加强对重点人的管控与转化。学校领导定期、不定期同重点人谈话交流,成立重点人教育管理工作专班,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一是开展“特殊生帮扶”工作。对学业不良、行为失范、心理障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到人,形成院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四级联动机制,做到全员参与,采用教育引导与关心帮助相结合,同时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协商解决办法,力争教育效果最大化。二是针对特殊时期,如毕业季、入学季、4个“25天”(心理危机高发期),重点关注12类人群,做到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趋于稳定,思想、心理状况总体平稳。三是学校坚持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使高知识层次的“法轮功”练习者回到了正确立场上。
五.明责任,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
湖北科技学院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党委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党委班子成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的“四种责任”。
1.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忠诚履责的强大合力。学校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办公会等研究部署意识形态相关工作,特别是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通过强化阵地意识与责任担当、构建任务逐级分解和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加强排查、分析和研判,确保了学校意识形态安全。
2. “四张责任清单”。根据中央、教育部党组和湖北省委精神,学校出台了《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则建立了“四张责任清单”制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书记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党总支的责任,明确规范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实行定责落实到人、责任到位。
3. 四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管理体制;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实行职责传递、压力传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逐级延伸至基层,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校领导的统领和上述五大举措的推进下,近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得以深化,全体师生员工高举旗帜、同频共振、谋事创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新突破,为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年学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