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体制最大限度协调运行”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和服务理念,明晰职能、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优质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选拔方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构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学校集聚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建立“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了“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大学精神。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熏陶塑造。

社会服务一直是学校良好的传统延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明确了社会服务理念、战略布局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地方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新体系。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学校信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公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

湖科要闻

《中国教育报》刊发田辉玉书记署名文章:扎根实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3.19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田丽)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之际,3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党委书记田辉玉署名文章《扎根实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予以转载。现全文转发如下:

扎根实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田辉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南,也为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学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理论必须彻底,只有彻底的理论才具有现实性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的方向。抽象化、形式化、空洞化的思政课必然逐步失去效力,让思政课充分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并把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作为思政课素材,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实质上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拓展空间,本质上是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支撑。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不可能脱离它的现实基础。例如,讲解物理学的定理和定律时,要让学生做物理实验,并在物理实验中理解物理学相关理论。思政课的丰富内容一定来自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也一定来自于对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的阐释及其把握。理论来自现实,而现实也需要上升到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其内在意蕴在于让思政课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充分融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丰富的内容。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映衬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生动活泼的丰富内容,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注入了活力,拓展了空间,提供了素材,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这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如何使思政课做到原则与内容相统一,这就需要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即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出发,讲好故事,最终把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效果展现出来。

“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要明白理论所形成的客观社会现实。思政课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真空课”,而是应该具有丰富社会现实内容的“开放课”。因此,只有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而且是从现实当中出发的结合,才能使理论永葆魅力,理论说服人的效力才能积极释放,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的亦能达到。

(作者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3/19/content_577313.htm?div=-1

光明网转载链接:http://guancha.gmw.cn/2020-03/19/content_33664149.htm

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链接:http://org.cssn.cn/sxzzjypd/sxzzjypd_xkqy/202003/t20200319_5103229.html?COLLCC=2111863206&

(审稿:黎鸿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