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体制最大限度协调运行”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和服务理念,明晰职能、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优质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选拔方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构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学校集聚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建立“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了“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大学精神。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熏陶塑造。

社会服务一直是学校良好的传统延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明确了社会服务理念、战略布局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地方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新体系。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学校信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公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

湖科要闻

情暖寒门学子!湖北日报报道我校爱心助学活动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2月1日第七版报道:

情暖寒门学子

undefined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文龙 通讯员 王奇峰 袁永军 

爱心车票,助千名大学生回家团聚

1月23日,湖北科技学院贵州籍大三学生姜孝松,揣着“爱心车票”踏上回家之路。他说:“学生票半价,来回168元。虽然钱不多,对我来说却是一笔大开销。前几天,我还在为路费发愁呢。”

临近寒假,为减轻贫困学生经济压力,湖北科技学院启动第三届“爱心车票助力贫寒学子回家团圆”活动,为全校348名贫困学生提供“爱心车票”,报销票款8万多元。

“爱心车票”在该校已运行3年。2016年资助404人,报销金额2.9万元;2017年资助305人,报销金额4.6万元。“一张小小的车票,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凝聚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希望小小的爱心车票,不仅能传递全校师生的暖暖情意,也能激励困难学生安心求学。”该校学工处学生资助中心老师张劲松说。

爱心饭卡,让生活有尊严

湖北科技学院在校生1.7万人。每年3月,该校对食堂就餐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连续3个月内,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在食堂就餐,且消费金额在平均值以下的学生,由学生资助中心按每人300元标准,将补助金直接打进学生饭卡。“爱心饭卡不需要学生申请,补助对象按照数据比对结果筛选,保护学生的自尊,解决困难学生的吃饭问题。”张劲松说。

该校大二学生刘世兰来自十堰农村,母亲长年生病,弟弟读高中,家庭生活拮据。“我基本都在食堂吃,每月花费500多元。”她说。经过数据比对,学校给她的饭卡充了300元补助款。

据了解,该校学生食堂伙食费每月在800元左右,爱心饭卡从2016年3月启动,迄今补助1325人,发放补助款36.45万元。

爱心救助金,帮贫困学子度难关

该校甘肃籍学生令云鹤曾在2013年做过心脏手术。去年11月,她突感身体不适,住院治疗数天。巨额医疗费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难以承担。于是,她向学校申请了临时救助金。经过审批,很快她就拿到3000元救助金。“虽然这并不够我看病的花销,却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我读书也更安心了。”她说。

为探索精准扶贫模式下的资助工作新举措,湖北科技学院针对学生突发性疾病、家庭遭遇变故、家有重型病人等情况,于2013年启动临时爱心救助金项目,每年发放两次,至今已发放40多万元。

三颗“爱心”在校园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外,帮扶之余,该校努力构建“立德育人、济困助学、培育扶志、锻炼强能”的助学立德“4+N”工程,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感受湖科大爱、实现爱心传递、感恩回馈社会、争做“公益之星”、勇于创新创业等N个方面的成长,实现从单纯助困向综合育人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