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体制最大限度协调运行”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和服务理念,明晰职能、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优质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选拔方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构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学校集聚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系统建立“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了“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大学精神。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熏陶塑造。

社会服务一直是学校良好的传统延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明确了社会服务理念、战略布局和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地方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新体系。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学校信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公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

湖科要闻

商文斌:对“7•26”讲话中三个重要论断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  来源:咸宁日报2017-9-26  时间:2017.09.26   浏览次数: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既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进一步概括提炼,集中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内涵,又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十九大把了向定了调,为十九大的召开作了思想政治动员和理论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讲话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新论断:

第一个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讲话开篇,总书记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以来,我们近四十年的不懈的努力就是围绕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开的。事实上,近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实践过程,我们的成功都源于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源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武装与指导,都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都源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样的修辞来定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也体现出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拥有的极大自信。这个自信植根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之中,也蕴涵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国内外形势与自身面临的困难挑战的科学研判之中。因此当下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要义,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核心素质和必备的本领。

第二个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在讲话中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依法治国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已呈现出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许多新特征。然而这并不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描绘、不断去赋予新的内涵。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用“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判断,是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勇于实践的结晶。对形势的分析和任务的谋划,往往就交织在对发展阶段的判断上。中国处在什么历史方位?习近平讲话作出了清晰判断。他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要更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第三个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是第一次科学归纳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金钥匙,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正确选项。这个正确选项就是“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就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仅有信心能够而且已经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郑重宣示,不仅充满了大国的底气和豪气、彰显了大国的自信和担当,而且理论意义重大,它是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因提出“历史终结论”而走红。福山认为,冷战结束之后,“所有真正的大问题都已得到了解决”,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方案”定于一尊,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成为普适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结”。然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逻辑演进。短短二十七八年之后,世界发生了不以人的主观臆断为转移的深刻变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暴露,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应声而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潮泛滥、英国脱欧、恐袭不断,一些照搬西方制度的国家“玫瑰色梦幻如朝露般消散”,有的甚至引起内战、四分五裂、民不聊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依然选择走自己路的社会主义中国,较好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不仅顶住了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一直稳定在30%以上,经济总量移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牢牢占据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当世界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在各种国际舞台上提出了解决世界人类共同问题的、引导世界未来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设立、杭州共识、促成巴黎气候协议顺利签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等等。于是乎,“中国现象”,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就连福山也不得不承认,“与其他权威政府相比,中国的机制化程度相当高”“中国的体制更为现代”。”金砖”概念的首创者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8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讲道,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增长率不仅是卓越的,而且是已经非常接近中国政府的最初的计划。中国按照计划之崛起,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例子”“中国每三年就创造出一个新英国。”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明确指出,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并未终结,也不会终结。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生动全面客观地概括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是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个明确回应,也是对那些喧嚣一时的“社会主义消失”论调的终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